
在集团泰嘉新材料轧钢车间的二号轧机旁,轧钢作业区丙班班长、25岁的内聘技师王锟,正蹲在操作台边,用卡尺仔细测量着钢带数据。
2021年,王锟走出校园,迈进了泰嘉新材料的大门。面对轰鸣的轧机和繁复的工艺参数,这位年轻人没有退缩,他给自己制定了独具特色的“白加黑”学习计划:白天紧随师傅左右,实地揣摩操作技巧,认真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晚上则利用网络课程系统学习轧钢工艺理论。他在那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工序要点、参数对比与实操心得。凭借这股不服输的韧劲,王锟仅用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轧钢技术要领,顺利走上了岗位。
“轧钢是精细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这是王锟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轧钢产线,板形仪和传统的棒击法相结合是保障板坯表面平整度的重要手段。其中,棒击法这门依靠经验与手感的技艺,没有固定公式可循。为啃下这块硬骨头,王锟每天下班后都主动留在车间反复练习,一次次调整锤击的角度、力度,细心捕捉钢带变化。正是这份对技艺的极致执着与不懈打磨,让他快速成长为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扎实的基本功让王锟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更加从容自信。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上卷小车突发故障停机,导致整条生产线面临中断风险。危急时刻,王锟迅速判断、冷静应对,第一时间赶赴液压站排查问题症结。凭借日常积累的丰富经验,他精准锁定故障原因——齿轮未与导轨正常卡合,导致设备空转。随后,他娴熟地进行紧固与调整操作,仅用三十分钟就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转,保障了产线的生产节奏。
除了锤炼技能,王锟还将目光投向了工艺优化与设备改进。他积极参与439、409L、304复合板等新钢种的研发工作,紧密围绕一线生产中的痛点与难点,参与了多项设备改造:“油雾风机密封口加导油槽”有效解决了封口滴漏问题;“一中托辊缸油路改造”大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助卷器两侧铺设防滑格栅板”显著增强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截至目前,他已提出7项合理化建议,参与3项QC项目,为车间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王锟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今,为了当好一班之长,他将班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每日召开班前班后会,结合车间部署将生产任务拆解到位,对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对重点环节反复强调,不断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停机间隙,他会组织班员开展技能培训和精益安全班组创建,推动建立了“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季度比武”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王锟将生产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和安全风险点逐一梳理并融入课程,带领大家反复操练、共同进步。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多次刷新车间产量纪录,更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凝聚力,成为全车间公认的标杆班组。
谈及未来,王锟语气坚定:“轧钢这行,没有速成的技巧,只有扎实的实践,只能越学越深,越干越好。”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岗位,锤炼技艺,持续探索设备优化与效率提升之路,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努力推动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