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10月27日,2025年
字号
【先锋力量】深耕一线显担当

走进集团热轧部机电车间,机器轰鸣,轧钢产线正平稳运转。人群中,一个身影格外显眼。他时而俯身查看设备运行参数,时而与工友交流技术细节。他就是机电车间主任宋光磊,一名扎根生产一线二十一年的“老黄牛”。

二十一年来,他从一名学徒一步步成长为车间主任,始终坚守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把每一台设备管好,把每一项成本控住,用实干与创新守护轧钢生产的“生命线”。

“降本增效不是一句口号,要从日常运行的细节里找空间。”宋光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号加热炉曾是车间的“能耗痛点”:平时仅在2号炉检修时启用,但其液压系统却要24小时运转,能源浪费严重。宋光磊牵头成立QC攻关小组,带领团队扑在现场。白天他们测量压力、流量,绘制数据图;晚上围在图纸前讨论细节、优化方案。

最终,他们提出一个改造方案——从2号炉液压系统引出支管,为1号炉推钢机供能,再加装截止阀保障系统独立。改造后,1号炉液压站成功停运,每年可降低成本63万元。

与此同时,他主导的《热卷箱液压站控制系统节能优化》项目,利用闲置备件新增专用液压站,改变了过去同时开启4台大功率电机的运行模式。如今,只需在精轧换辊时启动专用系统,日常运行仅需2台电机,大幅降低用电量,更实现了系统分离、故障率下降、油脂清洁度提升的“三重效益”。

在管理上,宋光磊同样敢于突破。过去车间开会多是“口头汇报”,问题描述常常模糊不清,责任难以落实。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描述不清,要在会上反复确认,效率很低。宋光磊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推行了“图片式会议”新方法。

每次开会前,他都会带领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把设备隐患、卫生死角一一拍摄下来。会议上直接投影展示,区域负责人“对图认责”,当场确定整改人员、时间和标准。整改完成后,再拍摄对比照片发到工作群里,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

“问题在哪,照片就拍到哪;责任是谁,当场就认领。”这种“看得见”的管理方式,让推诿扯皮没了生存空间,团队执行力得到大幅提升。

从青涩学徒到管理骨干,宋光磊的成长轨迹里写满了“担当”二字。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他曾经连续几天摽在现场;为了保障生产稳定,他多次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为了团队共同成长,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他常说:“不贪大求全,但每天都要有进步。小到一颗螺栓,大到一个系统,由小及大、扎实推进,才能守住生产顺行的底线。”

这份坚守,不仅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执着上,更体现在他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中。每一个节能改造项目,每一次管理方法创新,都是他二十一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的生动注脚。

如今,宋光磊依然干劲十足。他表示,将带领机电车间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的道路上继续奔跑,用更扎实的作风、更高效的工作,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