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10月29日,2025年
字号
激发创新活力 深挖降本潜能

引导职工修旧利废,将回收的废旧设备修复、改造,再次投入使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制定落实多样措施,激励职工小改小革,鼓励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活力。今年以来,在集团各条产线,群众性的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做足了降本增效大文章。

攻关克难 “智”造利器

高压电机是集团产线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节奏。前不久,冶金机械厂机电车间接到紧急任务——一台400千瓦高压电机因转子缺陷需立即修复。

技术员王新在现场勘查后发现,传统垂直拆卸工装压力不足、操作不便,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他迅速联合电修班技术骨干李来军、孙守鹏等成立攻关小组,对工装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将液压泵压力提升至200吨,改垂直作业为横向平移,实现地面遥控操作;在转子与电机轴连接处焊接隔套,配合150℃感应线圈加热工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显著降低顶压阻力。

“现在拆卸转子就像操作行车一样简便,”孙守鹏在调试现场高兴地表示。实测数据显示,新工装使转子脱出阻力降低60%,轴颈表面实现零损伤,单台设备拆装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65分钟,效率提升近3倍。

车间主任绳本禄算了一笔经济账:“这套自主研发的工装制作成本仅为外购费用的四分之一,投用后车间年维修产能提升10%,直接经济效益超20万元。”

小处着手 “效”见真章

在品质保障部热轧性能试验班,冲击试样加工效率低曾是长期困扰班组的难题。班组长亓芸带领组员大胆革新,将修磨环节从大样板前置调整至小样条加工,一举将加工效率提升60%以上。

机加工员宋亮设计的“Z”形快速成型模具,让原本需要反复调整的切割作业变得精准流畅,赢得了组员们“既省力又精准”的交口称赞。

面对设备老化、备件短缺的挑战,他们充分发挥智慧:对冷弯试验机磨损的压板进行专业焊接补强和精密修磨,恢复其精度与功能;自主加工适配螺母,解决无备件可换的困境……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有效保障了检化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机制激活 “创”无止境

为激励全员参与创新,集团各单位积极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品质保障部建立“问题台账”和“金点子”评比奖励机制;炼铁部定期召开创新讨论会,畅通合理化建议征集渠道;不锈钢轧钢厂大力倡导“全员参与、精打细算、降本节支”;泰嘉新材料开展全员“金点子”征集活动……

在这些机制的激活下,一线创新活力迸发。在不锈钢轧钢厂机电车间,电工李帅通过修复翻新旧配电箱、自主修补破损电缆,为车间节省采购成本数千元;自动化部则聚焦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双路感知报警系统”,实现对机房环境全天候、全方位、冗余可靠的安全监控,为集团数据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在炼铁部球团车间,配料班班长张海波带领团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自动清扫装置,成功解决筛辊粘料难题。

“小改小革”、“修旧利废”,每个项目单看或许微小,无法与重大技术创新或全新设备投入相提并论。但正是这些源自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微创新”,凝聚起广大职工的智慧与创造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汇聚成集团降本增效的澎湃动能。

下一步,集团将继续深入营造“人人想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争创新”的浓厚氛围,搭建更广阔的职工创新平台,健全长效激励机制,让每一个金点子都能落地生根,每一份巧思都能绽放光彩,为推动企业稳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