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集团炼铁部炼铁厂,滚烫的铁水散发着灼人的热浪,工作现场的温度早已超过四十摄氏度。此时,冶金机械厂检修五班维修工卓庆杰正蹲在铸铁机旁检修设备,扳手在他手中灵活地转动着,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滑落,工作服早已湿透,紧贴在身上。但他的目光始终专注,仿佛周围的酷热与他无关。
2013年,卓庆杰从学校毕业,踏入冶金机械厂的大门。面对轰鸣的机器和复杂的设备,这个年轻人也曾忐忑不安。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将师傅的“三字真经”——“守规矩、多学习、保安全”牢牢记在心里。机械原理、液压系统、电气知识……他一点一点啃,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安全规程更是被他背得滚瓜烂熟,甚至比自家的电话号码还要熟悉。没过多久,他便从一名新手成长为班组里的技术骨干。
提起卓庆杰,熟悉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他是真正的“铁人”。那是一个深夜,熟睡中的他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1号高炉直吹管突发淤堵,快来!”他没有丝毫犹豫,抓起衣服就冲出了家门。赶到现场后,他立刻投入抢修,敲管道、清堵塞,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四点,看着高炉重新轰鸣运转,检修一次验收通过,他才抹了把脸上的油污,长舒一口气:“机器转起来,心里才踏实。”
去年,卓庆杰和几位同事被派往外地执行检修任务,这是公司首次以外包队伍身份参与项目。他本以为能大展拳脚,没想到一开工就遇到了难题。“以前只管干活,这次得自己跑手续。”卓庆杰回忆道,“刚开始连办理票证的部门和人员都搞不清,经常跑错地方。”尤其是在高压氧区域办理动火作业票证时,一天得办3次。因为办证流程繁琐,一张平均得花一个半小时。眼看工作进展缓慢,卓庆杰坐不住了。他主动向甲方的岗位工、监护人员请教,逐渐理顺了流程,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十二年来,卓庆杰始终扎根维修一线,用实际行动为厂里的设备“保驾护航”。当被问及未来的打算时,他笑了笑,说:“我准备学学智能化设备的维修技术,跟上时代步伐,把活儿干得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