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
09月05日,2025年
字号
【先锋力量】钢铁设备的 “红色守护者”

走进集团冶金机械厂机电车间,作业区内火花四溅。在忙碌的维修工位间,总能看到一群胸前佩戴党徽的身影——他们就是冶金机械厂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的党员。这支由12名党员维修骨干组成的队伍,一次次冲锋在设备抢修前线,用专业与担当守护着生产的顺行。

“党员冲在前头,没什么工作是顶不住的!”这句话已成为第二党小组的行动准则。

有一次,不锈钢厂炉卷转子更换任务迫在眉睫,38吨的转子和36吨的定子需要精密安装。然而受疫情影响,外委维修单位无法到位。面对大家焦急的目光,党小组长尚宪凯没有丝毫犹豫,带领李维国、侯安庆等党员骨干迎难而上。四天四夜里,他们反复研读图纸,推演安装方案,就连吃饭时都在讨论调整细节。最终,转子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位,设备如期投运。更可贵的是,党小组没有简单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通过全面复盘优化流程,将同类任务工期缩短了12.5%。

这样的场景在第二党小组经常上演。在某型钢炼钢厂3号转炉氧枪更换过程中,老厂区设备数据偏差导致安装陷入僵局。党员燕鹏飞创造性地提出吊线定位法,带领团队从46米高空悬垂定位,每隔1米校正一次轨道平行度。经过40多个昼夜的奋战后,2毫米的严苛精度要求被完美达成。最终项目一次试车成功,这让整个车间沸腾。

打赢硬仗的底气,源于日积月累的“真功夫”。从系统的技能培训,到深入的案例讲解,再到项目现场的实践演练,每一项都扎实落地。在这里,“传帮带”不是口号,而是浸润在每一个细节中的传统。

青年职工王成至今记得第一次独立检修时的场景:“侯师傅全程站在我身后,既不上手代劳,也不放任出错,关键处一个眼神就能点醒我。”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卓庆杰、戴金晓等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如今,他们已能独立处理复杂的维保任务。

创新是这支队伍的另一张名片。机电车间电修班在维保高压电机时,发现内部顽固油污和灰尘难以彻底清除,传统压缩空气吹扫不仅效果不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难题,张云鹤、燕鹏飞、王新等成员主动组成攻关小组,经过技术攻关和反复试验,成功自制了一座高压电机清洗间。机电维修班班长王春红对此赞不绝口:“清洗间投入使用后,电机清洁度进一步提高,高压电机绝缘等级更高,使用寿命也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针对不锈钢轧钢稀土磁盘机铰刀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党员侯安庆积极创新,将轴承传动改造为轴瓦式传动,有效延长了铰刀轴的使用寿命,不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还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党小组的创新举措实施得更加密集:中频加热器用电机联轴器拆卸与安装法、高压电机轴电流控制措施、提高炼钢除尘风机叶轮平衡精度等一系列创新相继落地。这些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设备运行更加稳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冶金机械厂党支部第二党小组将继续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 作用,做好钢铁设备的“红色守护者”,为企业产线的稳定顺行保驾护航。

联系我们
邀请您留下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