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集团冶金机械厂机加工车间里,数控龙门加工中心蓝白相间的指示灯不停闪烁。在数控机床操作台前,27岁的吕泽群正专注操作,指尖在面板按键间快速切换。2021年夏天,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吕泽群初次迈进车间,轰鸣的设备与复杂的工艺流程让他既兴奋又忐忑,他下决心要尽快掌控这些设备,早日成为能与这些“伙伴”默契对话的合格操作者。为此,吕泽群每天最早到岗擦拭设备、观察老师傅操作,下班后仍留在车间研读设备说明书,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技术要点与专业知识。凭借这种学习劲头,他很快掌握了普通数控车床操作要领。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在车间承接的扇形段辊子芯轴加工任务中,芯轴吊运的吊装位置难以精准把控,每次吊运都需要反复调整吊装带,不仅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吕泽群与同事栾亮组成攻关小组,经查阅资料和多次试验,设计出专用倒运吊具,使吊运效率提升一倍。在这次攻关中,他不但体会到了“肯动脑、敢创新”带来的益处,而且更加坚定了走好“学创路”的决心。

在此后的工作中,吕泽群立足本职岗位,在干中学、学中干,积极投入到各项加工任务中,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一次,车间承接了为冷轧加工定距环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钻24个定位孔,位置公差和孔间距精度必须控制在0.04毫米以内。由于加工精度要求极高,普通数控车床已无法满足加工需求,车间决定启用全新的数控龙门加工中心。面对新设备复杂的操作界面与编程系统,吕泽群主动承担任务,白天跟老师傅学习,晚上钻研机械加工工艺与编程知识。一个月后,他不仅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还总结出高效加工方法。加工中,他发现环类件定位编程耗时长,便与调度员魏铖合作设计专用工装卡盘,将定距环加工速度提升50%。此后,他们还将该方法应用在不锈钢驱动辊法兰加工中,单件加工时间缩短20分钟,起到了良好效果。经过不懈努力,吕泽群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2024年,他在厂内技术比武中,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实操技能,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的吕泽群,已从一名青涩的职场新人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好学的态度,每天依然不停地学习钻研业务。在他看来,机械加工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学习新技术、研究新工艺,争取在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吕泽群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