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不锈钢轧钢厂,提起“自动化智囊团”,大伙儿都会想到机电车间自动化班。这个由7人组成的小队,虽然规模不大,可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能独当多面的行家里手。无论是电气线路故障还是程序控制问题,他们总能迅速找到症结所在,用创新破解难题,用坚守保障生产,成了厂里最让人放心的“技术后盾”。
不同于机械维护的直观可预判,自动化维护的核心难点在于问题的未知性、突发性更强,也更为复杂。针对这样的特性,自动化班以 “预防为主、精维保稳” 为工作重心,多措并举为轧线的稳定生产筑牢坚实屏障。
轧线西马克系统服务器集群作为生产运行的“神经中枢”,承担着核心调度的重任,任一节点故障都将导致全线生产停滞。随着设备运行年限增长及技术迭代升级,服务器逐渐暴露出故障率攀升、备件采购渠道萎缩等问题。尤其是工业组态与工控机强耦合、系统升级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从源头降低生产中断风险,自动化班联合集团自动化部,经过多轮技术研讨与方案比选,最终敲定实施轧线服务器私有云虚拟化改造。改造后,系统软件与硬件实现彻底解耦,所有虚拟机纳入共享资源池协同运作,由云平台进行智能调度管理,不仅资源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系统稳定性更实现质的飞跃。自改造完成至今,该服务器集群实现故障“零发生”,为轧线连续稳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班组成员看来,干活得动脑子,不能死守着老办法。秉持这一理念,他们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在多个领域主动破局。
除尘系统能耗高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没有解决的好方法。他们通过深入研究除尘PLC控制系统,创新性地增加控制程序,实现风机频率自动同步调节,不仅大幅削减电耗,更显著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为厂内降本增效开辟了新路径。
在粗轧工艺优化领域,他们结合实际工况深挖潜力,对粗轧标定程序实施全方位升级,增设电动压下多伸量补偿功能,一举攻克HGC行程失准这一长期制约生产的技术瓶颈。针对近期出现的活套位移传感器与运卷小车位移传感器故障导致生产延误的难题,该班组同样反应迅速。他们通过在活套转动处加装码盘接手等针对性创新方案,成功破解设备“卡脖子”难题,显著缩短了生产误时。
此外,面对轧线关键设备传感器系统复杂精密,一旦发生故障可能造成废钢的问题,他们开动脑筋,对程序进行深度优化,同时整改现场线路,构建起智能故障切换机制。改造完成后,程序可自动识别损坏传感器,并迅速启用备用传感器替代工作,成功提升了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是自动化班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保障生产顺行的源动力。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班组将人才培养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们每月定期开展的专题培训,涵盖专业理论、规范操作、故障处理等多维度课程体系。技术骨干杨成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深度融合的方式,分享自动化运维的实战经验,帮助班组成员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如今,“不懂就问、互教互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已在班组内蔚然成风。
在团队凝聚力建设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重要桥梁。作为党员和班长的陈晓,始终以“领头雁”的姿态活跃在班组中。他不仅在技术攻关时冲在前头,还坚持每月与班员开展至少两次谈心交流,对于大家在家庭与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上,主动协调资源帮忙解决,成为推动班组团结向前的重要力量。
“我们班组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技术上大家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没人推诿退缩,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协作氛围。”陈晓表示。下一步,自动化班将继续践行“勤学多思、实践创新”的理念,为不锈钢轧线的稳定顺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