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产品
返回
“咱这酸槽使用的挤干辊更换频繁,成本可不低。”“是呀,大家都知道这是个降本点,但就是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实在让人头疼!”在泰山钢铁集团泰嘉新材料冷退作业区的班前班后会上,大家正在交流讨论着挤干辊更换问题。听到职工们的讨论,作业区主管刘明立即加入其中,深入了解情况。
此后,刘明带着问题,详细记录辊系运转参数及员工操作流程,不放过任何细微环节。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突破点:挤干辊之所以损耗严重、更换频繁,是因为酸液腐蚀性强,但冷退线各工艺段因接触的介质化学特性不同,对挤干辊辊面要求存在差异,是否可以将酸槽退下来的辊子,在其他生产环节二次利用呢?
为论证可行性,刘明马上会同厂部设备科、生产技术科的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大家听完刘明的想法后,纷纷认同道:“这想法不错,咱可以试试!”
在厂部的支持下,冷退作业区精心制定了一套周密详尽的实施措施。首先,他们建立了目视化辊系管理牌,为每一根辊子都定制了“身份证”,上面标记着厂家、上线时间等信息,方便职工快速定位需重点关注的辊系,对即将达到过钢量需下线的辊子进行细致检查。其次,根据使用位置和环境的差异,对挤干辊进行分类存放、处置。特别是酸槽电解硝酸段的挤干辊,因受硝酸腐蚀和高温的影响,不仅辊面硬度降低,还极易沾附电极板颗粒,造成板面硌印。经人工辊面清理、覆膜处理后,此类挤干辊仍可在水槽继续使用。
经过一个多月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好消息传来:此次创新实施后,效果良好,每重复使用一根挤干辊,可节省2500至3000元包胶费用。
“这个案例证明,基层创新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泰嘉新材料副经理陈普表示,“我们将把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推广到更多环节,让降本增效成为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